早產兒比足月兒更易患臍疝氣

  疝病不起眼,但往往給人的生活帶來大麻煩。市二醫院普外科主任陳璽華說,疝,俗名疝氣,即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,通過人體間隙、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。有些人會有腹股溝疝、股疝等,小孩最常見的是臍疝氣。

  “我在臨床中發現,早產兒比足月生的寶寶更容易得臍疝氣。”陳主任說。由于早產兒身體發育機能弱,肚臍沒有很好地閉合,腸子的一部分就可能從肚臍的部位鼓出來。孩子臍疝氣鼓出的這個包包,摸上去非常柔軟。看上去外表呈一球形或半球形,像核桃大小。孩子哭鬧得越厲害,腹壓就越高,臍疝氣也就鼓得更大更明顯,安靜時或臥床時又會消失。如果孩子臍疝氣鼓起的小包包直徑在5厘米以上,且在2歲后仍有臍疝氣的話,家長就應格外注意,需診治。

  陳主任說,除了兒童的臍疝氣,有些人打噴嚏用力過度、腹部過肥、排便太用力、婦女妊娠、孩子啼哭等,都有可能在身體其他部位導致疝氣。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關注公眾號

微信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