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氧運動有利于媽媽和胎兒

副標題#e#

  ※ 尊重孕吐感覺,凈化體內外環境

  初期出現害喜現象,孕媽咪的嗅覺、味覺、聽覺變得異常敏感,雖十分難受,卻可以因此保護胎兒遠離煙、酒、不新鮮或重口味的食物等,有助胚胎中樞神經系統與器官的正常發展。孕媽咪如果有不適感,不宜自行服藥,應請專科醫生診治,同時咨詢婦產科醫生,以確認該醫療處置不致影響胎寶寶。

  2.中期(12~28周):運動營養并重

  ※ 營養均衡,有助于寶寶大腦發育、長大不挑食

  懷孕中期,害喜現象消失,孕媽咪胃口大開,是彌補懷孕初期營養不足的好機會。從第12周起,寶寶大腦皮質迅速發育,此時完整且充分的營養非常重要。日常飲食應涵蓋6大類食物:五谷根莖類、魚肉豆蛋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、奶類與油脂類。其中蛋白質是制造神經細胞的基本營養源,礦物質中的鋅對合成遺傳物質DNA(脫氧核醣核酸)很重要。

  ※ 有氧運動益母子

  胎盤形成,進入安定期,孕媽咪可以適度做有氧運動。一方面,因為胎兒腦部的發展,必需氧的充分供給;另一方面,有氧運動能增強孕媽咪的心肺功能與肌力,以應付身體負荷的增加。

  運動宜從緩和的散步、伸展操,過渡到慢跑、練瑜珈、打太極、游泳,可視個人狀況作選擇。運動前多喝水,有助排汗,避免體溫過高;運動中要配合呼吸,不要憋氣。

  ※ 語音刺激影響胎兒的腦與身心發展

  第20周起,胎兒就能聽到母親體外的聲音了。孕媽咪多聽簡單且輕快或柔和的兒歌、民歌、古典音樂,能讓胎寶寶大腦形成大量的α波(與心靈舒緩相關聯的腦電波,屬于慢波),可消除壓力,奠定情緒穩定的特質。

  孕媽咪要學會控制噪音,減輕胎兒的壓力。要知道,媽咪生氣時,分泌的壓力荷爾蒙,會通過臍帶傳遞給胎兒,阻礙腦與身體的發育。夫妻相處應互信、互愛,平心靜氣地互動,不要吵架哦。

  ※胎兒撫觸

  撫觸能促進快樂荷爾蒙的分泌,令寶寶快樂、活潑。孕媽咪每天做緩慢的腹式深呼吸,撫摸肚皮,嘗試去分辨摸到的是胎兒的頭、屁股或腳,跟腹中的寶貝做身體互動。

  ※ 幫助建立日夜節律

  瑞士醫生帝爾曼的研究表明,胎兒會根據孕媽咪所分泌的荷爾蒙(褪黑激素)辨識日夜節律。所以孕媽咪作息正常,能幫助建立寶寶出生后的日夜節律。

  3.后期(28~40周):提升對子宮收縮與骨盆底肌肉的運動覺

  ※ 警覺子宮收縮

  懷孕后期,胎兒手腳肌肉發達、皮下脂肪增厚,活力更強。但是當環境太吵、路上太顛簸、孕媽咪太累時,子宮就會收縮,意在提醒孕媽咪要休息,避免發生早產、難產等遺憾。

  ※ 鍛煉骨盆底肌肉

  練習“凱格爾運動”(凱格爾醫生提倡的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),強化對骨盆底肌肉的控制力及韌性,有助生產時張開骨盆,順利生產。

  無論坐、站或躺,都可練習,方法是先夾緊肛門口與尿道口肌肉(就像忍住大小便一樣),持續3~10秒,然后放松3~10秒,反復做10次,每天做4次。

  ※以喜悅的心情來期待

  孕育,從一顆受精卵變成活生生的嬰兒,奇妙的人生經驗。滿懷喜悅的心情來期待吧!寶寶會長得像爸爸還是像媽媽?未來,他會成為怎樣的一個人……

  Q與A:

  童童媽媽:

  最近發現兒子童童的動作笨拙,而且肢體動作明顯很不協調,另外他的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,親友說是感統失調所致,還說是孕期不注意的緣故,真是這樣嗎?

  高老師答:

  人體各感官的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,其實從孕期就開始了,而感覺統合的作用是促進大腦和身體功能的協調與完善。從這一意義上講,孩子之后發現有感統失調的問題,原因往往可以追溯到懷孕期。

  這里提醒準備懷孕的媽媽:決定懷孕前,應先做健康檢查,調整身體狀況;懷孕后,定期做產前檢查,注意飲食起居,并通過適當運動、撫觸、音樂等給予寶寶必要的支持,以避免日后可能出現的困擾。 

上一頁 1 2 下一頁

#p#副標題#e#

  實例分析:

  佩珊結婚兩年,與先生的感情從激情期進入穩定期。一番討論后,兩人決定生育一個寶寶。為此,佩珊特地去醫院做孕前檢查,希望自己在最佳狀態下孕育優質寶寶。結果發現,和多數女性一樣,她有貧血癥狀,原來平時手腳冰冷、畏寒,都是貧血鬧的。于是,她開始認真食補,以活血補氣,調理身體。醫生還叮囑先生,要遠離煙、酒,學習做個自律、懂得付出和負責的一家之主。

  數周之后,佩珊發現自己懷孕了,她開始克制對咖啡的癖好,改喝富含維生素與礦物質的果汁;工作中,個性直率的佩珊也改變了原本咄咄逼人的策略。醫生對她的做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。

  專業點評:

  1.孕育寶寶是一段特殊的生命歷程,孕前檢查與身體調理很重要,還要達成夫妻共識,為養育健康寶寶打下好基礎。

  2.發現懷孕后,改變生活方式與工作策略自我減壓,不給胎寶寶以壓力。

  3.懷孕兩周內去醫院驗孕,提早掌控體內與體外環境,讓胎寶寶在最佳條件下成長。

  那么,成為準媽媽之后,做到吃好、睡好、按時體檢,就足夠了嗎?從感覺統合的角度說,這還遠遠不夠。人腦的發展在胚胎期即熱烈展開,胎寶寶是敏感、直覺、情緒化的個體,孕期的280天里,他會一天天長大,會通過各種感覺來感知親人、感知外面的世界。

  歐美學者研究發現,兒童期的學習、情緒和行為障礙,如多動、自閉等,多由腦功能失調所致。從懷孕開始,到出生之后,有諸多因素,如:用藥不當、吸煙喝酒過多、空氣污染等,都可能使寶寶的腦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,從而影響感覺統合功能的發展。

  何謂感覺統合?

  人通過身體的7種感覺——嗅覺、味覺、觸覺、前庭平衡覺、運動覺、視覺、聽覺,了解自己的狀況以及外界的訊息,如:身體的搖晃、母乳的氣味、熟悉的音樂……大腦在處理這些感覺刺激時,會適時運用過濾、促進、組織、整合等功能,去適應環境的變化,并與環境融合。

  如果準媽媽在吃好、喝好、睡好之外,能提供適當的、充分的刺激給胎兒,向他傳達愛和喜悅,不僅能幫助寶寶的大腦發育,還能助他順利地降生人間,對他未來的人生也將大有裨益。

  奇妙孕期3階段

  胎兒成長發育的歷程——280天的懷孕期,可分成初期、中期與后期3個階段。以下從關注孕媽咪與胎兒感覺統合的角度,提出培育優質寶寶的建議:

  1.初期(0~12周):順應變化,保護胎兒

  ※ 適時休息不硬撐

  懷孕初期,受精卵著床、胎盤形成、胚胎的中樞神經系統(腦與脊髓)與各種器官萌芽。胚胎發育過程中,容易受病毒、藥物、有毒物質、放射線等傷害,而導致胚胎畸形。孕媽咪覺得困了,就要多休息,同時提高警覺,少出入公共場所,以減少被外界傷害的幾率。

      上一頁 1 2 下一頁

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      關注公眾號

      微信公眾號

        <i id="e5cue"></i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