胎兒畸形可在子宮內治療

  日前,在成功完成首例胎兒鏡下手術后,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婦產科主任梁志清教授表示,國內胎兒鏡技術的起步,必將改變胎兒外科的現狀。在宮內對胎兒進行外科手術治療是可行的。

  雙胞胎喜訊變噩耗

  日前,懷雙胞胎26周的重慶市沙坪壩區陳敏發現自己的肚子長得過快,幾乎不能平臥,前往西南醫院產科就診,結果腹中的雙胞胎被診斷患有雙胎輸血綜合征,若不及時治療,隨時可能有死亡的危險。但傳統反復羊水抽吸療法,不能根除病因。

  嘗試胎兒鏡下手術

  國外胎兒鏡技術已日趨成熟,國內未見開展的相關報道。經征得陳敏及家人的同意,梁志清教授等決定用該技術治療這對雙胞胎。

  手術分四大步驟:術前準備,并做穿刺點選擇;麻醉及穿刺;胎兒鏡下血管交通支的激光阻斷;嚴密觀察胎盤局部有無滲血、血腫,B超確定胎兒狀況良好后,取出激光儀及胎兒鏡,縫合手術創口。手術進展順利,共耗時約3小時。術后胎兒及母體生命體征平穩,治療效果良好。梁教授表示,手術的最大難度在于雙胎血管交通支尋找和阻斷。

  手術成功提示多種可能

  梁志清教授說,隨著胎兒鏡手術技術的完善,今后大到先天性膈疝、部分脊柱裂、骶尾部畸胎瘤,小到雙胎輸血綜合征、羊膜帶綜合征等胎兒先天性畸形或缺陷,都可以在胎中進行外科手術治療。(何雷 蔣銳)

  相關鏈接

  小小胎兒鏡 價值70萬

  胎兒鏡的材料為高纖維及光導復合組織材料,結合腔鏡和激光光線傳導儀器的優點設計制造。目前大部分此類設備及材料,只用于尖端科研及軍事。胎兒鏡主要由三部分組成:攝像系統、光源及鏡子、器材。

  胎兒外科手術治療必須注意5點:

  一、診斷可靠。

  二、疾病的自然病程及病理生理變化研究明確。

  三、適時的宮內干預可逆轉其病理生理過程,并在動物實驗中證實能改善其生存情況。

  四、預計不作宮內干預預后極差。

  五、對母體的危險性極低。

  優點及前景

  微型皮膚切口,母血丟失少,不適感顯著減輕;極低的子宮刺激,對妊娠的干擾顯著減小,不影響分娩方式;在胎兒期進行唇、腭裂修補,可不留痕跡;在電視胎兒鏡控制下對絨毛血管進行羊膜腔外導管插管,以便對一些胎兒進行輸血、造血干細胞移植或基因治療。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關注公眾號

微信公眾號